Blueimp 論壇首頁
  首頁  | 討論區  | 最新話題  | 搜尋  | XML  |  登入
博客來購書 | 《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!》
貝殼鯨魚兒童程式啟蒙(點我去報名)

此話題中所有文章數: 1 [ 話題狀態: 一般 ]
上一話題 此文章已經觀看 3464 次 而且有 0 篇回應 下一話題
  女寶寶 kitty 《一般生》
文章: 121
v3.8.8

解除愛的勒索

解除愛的勒索

.我那四歲的兒子,可把我給煩死了,真的很愛哭,只要不順他的心,就會大哭狂鬧一場,沒人拿他有辦法,你愈不理他,他愈是啜泣不止,有時哭到聲嘶力竭,抽泣音啞,也不妥協,你說該怎麼辦?
.我快被五歲的兒子整瘋了,他是個絕絕對對,如假包換的暴力狂,一氣起來,就會亂扔東西,把家的物品當做標靶,弄得滿地垃圾,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幫我們?
.六歲的小豪,遇上不合意的事,如不買玩具給他,不給他可樂喝,就會發飆咬自己的手,我該怎麼做?
這些都是我在演講時,父母親經常提出的無助問題,從他們焦急的神情,微微顫動的語氣,聽得出來,孩子的情緒反應一定使他們很無助,我想幫忙,但在演講之後體力不繼的狀況下,我也無能為力。
這些情緒難題,短時是說不通的,我想寫篇文章細說分明,也許經過文章抽絲剝繭的系統說明,可以讓煩心者,知道癥結所在,從無助得到幫助。
情緒勒索
請閤上你的雙眼想想:
.你是否生氣過?
.多久氣一次?
.一次氣多久?
.誰讓你生氣?
.為什麼生氣?
你將會發現,人都會生氣,百分之五十七點六三的成年人天天生氣,但只有百分之四的人知道原因,其餘的百分之九十二叫亂發脾氣;與成人比起來,孩子其實好多了。
他們多半「氣」出有因,他們生氣的目的只是用來表達內在心情,試圖讓父母了解,「我不舒服」、「我很生氣」、「我感覺受委曲了」,等等感覺,得到關心,孩子的心情便豁然開朗;但是如果遲遲得不到關愛,孩子便會以哭亂做橋樑,做為獲取關心的另類法器,真的因而得到關心,比方說,他哭你就來,他鬧你便給玩具,他叫便有汽水,關鍵性的聯結便建構完成,以後他將以此做為「勒索」關心的籌碼。
心理學家稱這樣的聯結模為「情緒勒索」。
情緒勒索四個大字,聽來的確聳動,但卻是實情,存在每一個人,每一個家庭,每一種關係之中,只要有關係就有情緒,有了情緒便給了彼此勒索的機會;我生氣是因為我想得到你的關心,「勒索」便成形了。
每個人都不知不覺的掉進一種勒索的情境裡,以為別人用情緒來勒索自己,其實自己也在勒索別人,最後都將發現,真正勒索自己的,正是自己。
情緒兩字較難解構,改成心情你便懂了;每個人都有心情,心情好不好,影響真大;心理學家蘇珊.佛沃在《情緒勒索》一書裡說,無法控制情緒的人,情緒會成為勒索被「愛」的處方箋。
佛沃歸納出四種勒索型態:
──施暴者: 就是用暴力達到勒索目的人;這些人並非真正的暴力者,他們其實是恐懼者,用暴力來解構失去被愛的害怕,他們習慣用咆哮、怒火中燒、飛盤來去宣誓需要被愛,哭亂便是其中之一。
──自虐者: 慣常用狠毒的語言,口蜜腹劍的模式,作為找回愛的一種情緒手段;歇斯底里、充滿危機感的特質,是自虐者的基本符號,這種人常常把愛亂搞成世界末日,他是自虐者,也是虐待者,兩種特質,一體兩面的存在著;啃指甲、撞牆、抓頭髮的小孩皆是這種類型。
──悲情者: 當前兩種方式都得到不到應有的結局時,有些人會陷入沮喪、沈默,淚水交織的憂鬱情緒,成為悲情者。
──欲擒故縱者: 這種人攻於心計,常常會釋放出來一種唯美浪漫的夢幻,讓需要者闖了進來,這種人常見於成人,兒童較少出現。

這種種款式,在我的臨床心理醫療的經驗裡並不陌生,父母以為孩子在「作怪」、「作亂」,或者「無理取亂」,實際上孩子們在「求愛」,要求一種被父母關心疼惜的感覺,但卻因方法不佳,用法不當,反惹得父母生氣,招致責備,用愛來主宰或勒索別人,當他得不到想得到的一切時,會回過頭來,冷不及防的咬人一口,比如說,揭露受害者的過去,毀了他的名聲,或支付一筆錢,甚至同歸於盡。
小孩子最常慣用的暴力與自虐,哭鬧是暴力也是自虐,它集合了兩者之長;有研究指出,哭是地球上最強的噪音,我非常同意這個看法,有過育兒經驗都有同感,嬰兒的哭聲,極為刺耳,它會讓人受不了,堪稱最柔的暴力;哭過火了,就會斯吼、狂叫,像在自我虐待。
別讓勒索成癮
弗洛姆說:「不懂愛的人,也不會懂得被愛。」
你懂愛嗎?
當我們把孩子的情緒反應,定位成無理取鬧者時,那面鏡子正反射出你對情緒的不了解;不必難受,多數父母都如此,所以必須學習;學習如何愛小孩,才能使愛不會成為勒索的武器。
.家庭時間: 忙,早已成了現代人的共同語言,是實情也是藉口;忙於工作可也,但不該把所有的時間全數花光,包括親子時間,讓孩子為了見你一眼,而費盡苦心,包括哭、吵、鬧。每天撥出半個鐘頭給小孩, 絕不為過,聽他說說同學間發生的爭執、笑話與一切瑣事,陪他玩、唱、叫,與他走在花間小徑,欣賞大地之美,這樣的孩子感覺被愛,也將懂得愛人。
.化敵為友: 當情緒陷入僵局時,冷戰是無效的,也浪費時間;如果你無法適時解難,我建議你「逃離現場」,喝杯烏龍茶,暢飲珍珠奶茶,或者聽聽音樂,把情緒整理好,再與孩坐下來溝通,效果更加。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說,孩子的名字永遠叫小孩,意謂著,他只是個小孩,不像成人一般成熟,那又何必與他斤斤計較;我是個「愛道歉」的父母,不是孩子樣樣都對,而是我認定,他只是個孩子,說聲對不起:「好像爸爸讓你難過了哦,來,說說你的想法呀!」一句話,讓事情變得好談多了。我是個愛聽不說的人,這種方法省事又有用多多,只要記得把耳朵豎起來,孩子便會把許多埋怨說出來,何樂不為。
.善用方法: 方法仍是解開情緒陷阱的良策,比方說,別被哭鬧牽著鼻子走,學習忽略的態度,它的有沒有效,在於你的堅持程度,如果再配合「面溫語堅」的口吻就更有效了:「我一定不會買冰淇淋」、「這種玩具我們家,我不會再買第二個」、「我不喜歡用哭來要求東西,不哭再談」,幾次之後,效果便出來了。 或者運用行為塑造法,比方說,當孩子歡笑、開心、快樂的遊戲時,給予讚美、肯定或留意,強化他的正面行為,哭鬧時忽視他。
.運用幽默感: 這可是一般父母欠缺的,但又不能不學的法寶,幽默往往可以讓情緒雨過天青,孩子流淚時,我常說:「誰讓你的眼睛下雨了」、「眼都哭花了,好醜喲」、「鏡子裡的淚人兒是誰呀」、「你的眼睛裡一定有開關,才能說哭就哭」,然後將孩子抱入懷裡;這種做法一定要在自己的心情還好的情況下,才辦得到。

幽默不是萬靈丹,絕對有效,但與其它方法比起來,幽默仍是好方法,可以在不傷害對方之下解除危機。
每一個人都有情緒,成人如此,小孩也不例外,脾氣的發洩,與其當做作怪,不如解釋成一種心情符號,意謂著「它需要被關心」,你應該做的是,用什麼方式來關愛他,而非責罵他,能理解這一層面,情緒的問題便不難解。

http://61.31.196.134/bama/asp/paper.asp?p=7_1


[2008/4/22 上午 10:12:37]   [返迴此篇文章頂端 ]  回到頂端